一路过程出奇的顺利,不少领军的都尉一看到英公手迹,立刻二话不说。萧庭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简直像是在接军令。
按照府兵制度,十二卫大将军平时就是个虚职。只有在战时,将军们才能调集指挥府兵,打完仗之后府兵们各自回到自己所在的军府,将军们平时并没有实际的兵权,也不能直接指挥府兵,最多带些亲兵;而军府的长官都尉,只负责操练屯田,没有朝廷的指令,不得擅自率兵出营,双方形成一种制约。
换句话讲,理论上来说,没有朝廷的旨意,再大的名将也不可能聚兵造反。
但理论终究是理论,像李绩李靖这样的人物,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不少军府的长官都尉都是跟着他们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甚至干脆就是原先他们的亲卫,对于他们的令比朝廷的旨意看的还重,就算是造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毫不犹豫的跟上。对外能平定江山征伐异族,对内在军中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这是朝廷对武将们看重的原因,即便以赵国公权势熏天,也不会去没来由的得罪李绩。
前前后后也就跑了十三个府,每个府说了几句话,五千亩地就已经落实了下来,只等明年开种。
……
萧锐老伯伯终于带着老婆带着儿子上门拜访了。按理说本该是几天前就来的,帖子上也写的很清楚,不过萧锐老伯伯偶然小恙,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才痊愈,所以改了时间。
来的时候一路上那叫一个锣鼓喧嚣,仪仗遮云蔽日的,前前后后蜿蜒了好几里路,队伍的这头已经快到了萧家大门口,队伍的尾巴还没进萧家庄子。
迎接这些皇家出来的家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家丁护卫侍女上百号人都要萧家接待,对哪一个都不能有半分的怠慢,也不能有过份的抬举,都有礼数在那约束着,丁点儿错不得。
下人们也就罢了,反正不用萧庭受罪,吴嬷嬷和牛老汉熬了两天总算拿出了个接待的章程,慕一宽那边也临时调来了一批见过世面的伙计帮忙。
可接待襄城公主宋国公本人,却必须由萧庭亲自出面。人家是全幅仪仗拿出来,表示对你最高规格的敬意,萧家也得拿出萧庭的全部仪仗,这叫做对等接待。
光是一套完整的男爵行头就是十几斤重,朝散大夫和翊麾校尉也各自有一套小行头,加在一起少说二十斤出头,花里胡哨的穿着像是要上戏台子,脸上还得涂脂抹粉,走两步就冒汗,把脸上的妆给冲淡了,还得随时补妆。
为了确保不失仪,吴嬷嬷带着几个丫鬟‘折腾’了萧庭大半天,萧庭好悬没吐出来,要是把这半天的过程用在逼供上面。他保准能连穿越都交代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