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对面的法国同行虽然忙碌但是看上去相当轻松的状况不同,德国人这里则是一片挥汗如雨的状态。
“1!2!3!”6名强壮如牛的弹药手气喘吁吁的抬着一个夹着刚刚上好引信的290公斤巨大炮弹的夹弹器,喊着号子,小心翼翼的将炮弹放在炮弹推车的托弹板上,然后用夹具将炮弹固定牢,站在推车后面的两名弹药手前倾着身子,用尽全身的力量推着推车缓缓移动。
一门有着法国的75毫米野战炮难以企及的粗大炮管、厚重管壁、庞大炮架的火炮已经放平了炮身,做好了再次装填的准备。
将推车上的托弹板对准炮膛,5名装填手拿着4米长的推弹杆将这枚巨大的炮弹送进那黝黑的炮膛。两名装药手将闪亮的黄铜药筒塞进炮尾,推弹杆将其送进药室,开栓手用力合上炮栓,瞄准手飞快的转动俯仰机,粗大的炮管缓缓竖起指向天空。
“标尺355!向右013!”瞄准手高喊着火炮的瞄准方位。
“一号装填完毕!”开栓手大声喊到。
“修正射击预备~~~~!”随着炮长的喊声,所有人急匆匆的跑离炮位,在离着火炮十多米的地方背过身去,张大嘴巴捂住耳朵。
“放!”炮长手中的手中的红旗用力向下一挥,击发手狠狠一拉击发绳。伴随着炮管后座,巨大的后坐力在被驻退复进机吸收掉大部分后依然通过炮架传导到地面,强大的冲击力让站在周围的炮兵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动,强大的炮口暴风带着地面上的尘土向四周扩散,巨大的响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得见。
米歇尔对自己麾下的炮兵们表现十分满意,虽然身为团长,但是米歇尔不喜欢呆在后面的指挥所里,他喜欢看阵地上忙碌的景象,喜欢自己向全团喊出命令,喜欢看自己的小伙子操作着强大的火炮时那展现出来的充满着力量、精准、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形象,这才是德意志军人应该拥有的形象。
而这些小伙子们操控的武器也完全配的上他们的出色。米歇尔指挥的这个炮兵团只有4门火炮,但是这4门火炮确实整个集团军里最强大的武器,这些火炮浑身上下也充满了钢铁、力量、严谨的美。
由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这款305毫米M1911型榴弹炮是德国陆军身管火炮中的巨无霸,而且由于设计精良,虽然重达26吨,但是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的行军状态完全可以由卡车牵引进行公路机动。而且从行军状态转换到作战状态仅需要12个人进行40分钟的组装,发射290千克高爆弹的爆炸威力足以横扫整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而380千克的半穿甲弹则可以穿透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最大射程11.5公里,射速6分钟1发,是斯柯达兵工厂的杰作!
此时的德国陆军并没有要求克虏伯研发并装备威力巨大的大贝尔莎,大贝尔莎这样的420毫米攻城炮,历史上德国人也只造了4门,而且运输困难、部署缓慢,实际上发挥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约亨的干预,手握高脚杯这种在一战时期几乎可以无视任何要塞防御体系的开挂炸弹,德国陆军对攻城炮的需求远不如历史上迫切,虽然飞艇挂载高脚杯使用限制的确很大,但是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威力大啊。但是M1911却完全不同,这款和历史上同样由斯柯达制造的奥匈帝国M.11型305毫米榴弹炮几乎没有区别的攻城炮却因为优良的机动能力和极短的部署时间而受到陆军的青睐,每个集团军配属两个M1911重炮团共8门重炮成为了此时各国陆军根本不敢想的超级火力。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