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8月,这10个师的部队和装备才算完全到位,奥匈军队准备用攻下贝尔格莱德来为皇帝庆祝生日(8月18日)的希望彻底破灭。
8月中旬,17万奥匈军队攻入伏伊伏丁那平原,在内河舰队的掩护下,奥匈军队顺利渡过萨瓦河,直接威胁到了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
为了保卫首都,拱卫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部队不得不主动出击,准备趁奥匈军队立足未稳之际给他们来一下狠的。不过前面的作战进行的非常顺利的塞尔维亚人这次失策了,奥匈的人机枪让塞尔维亚人知道无脑进攻是个什么结果。
奥匈人这次直接把刚买的50挺机枪全运了过来,马克沁再重也比火炮轻啊,而将马克沁配属在炮兵单位的奥匈人这次带上了这个大杀器。这个明智的举动让奥匈人这次占了大便宜,在两军的交战中马克沁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屠杀效率。
在半天的交战中,塞尔维亚人在奥匈人的临时阵地前丢下近6000具尸体。损失惨重的塞尔维亚人不得不撤回贝尔格莱德聚城固守,而奥匈军队的兵锋直指贝尔格莱德城下,维也纳乐观的认为,攻占贝尔格莱德指日可待,胜利唾手可得了。
然而奥匈人的胜利也就到此为止了。
时间进入9月,奥匈在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守军浴血奋战的时候,塞尔维亚人投入了自己最后的预备队。而且塞尔维亚人十分大胆,甚至是堪称疯狂的将预备队投入了西部山区而不是去贝尔格莱德解围。
塞尔维亚人的目的是希望在西部山区可以取得对奥匈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可以从中抽身,然后回援贝尔格莱德。
想法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对局势的判断太过乐观了。
拉多米尔将军在手上实力充足后对奥匈军队发动了反扑,此时困在山区已经实力大损的奥匈军队6万余人面对塞尔维亚军队的疯狂反扑,再次付出了2万余人的伤亡后,彻底丧失进攻能力后被迫撤退回德里纳河河畔。
塞尔维亚人的第一步,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的目标达到了。但是在疯狂反扑中同样遭受了惨重损失的塞尔维亚部队也无力去解贝尔格莱德之围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