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猎击三国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农庄构想】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农庄构想】(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马悍第一次听到“东盟”这两个字时,眼睛都睁大一圈——这高句丽,还真是……挺超时代啊!嗯,这是个好传统。辽宁郡将接过这杆大旗,将东盟继续发扬下去。

眼下大东北还是无主之地,圈地并不困难,难的是拿下土地之后。该怎么种?迁徙汉民,分发土地,赊以谷种。租以农具……不是不可以,但这里不是江淮,而是地广人稀的大荒原,这样的种植方式见效慢可操作性低。而且东北苍莽而原始,猛兽出没,土著部落杂处其间。莫一家一户,就算是一个村庄,安全都难有保障。

很自然的,一个与东北紧密相联的字眼跳入马悍的脑海:大农庄。

在后世,东北农垦,学的就是大江对面的老大哥的集体农庄。在黑龙江这片沃野千里的膏腴之地,没有比这种模式更合适的了。

有了合适的土地,合适的制度,更要有合适的人,于是马悍想到了国渊。不得不,马悍还真是找对人了。

国渊,在历史上就是曹魏的屯田校尉。当初曹操采纳枣祗之策,实行屯田制,让国渊主持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增减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仅用了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为曹操在与吕布角逐中最终胜出奠定坚实的后勤基础。

也正因有了充足的粮食,曹操才敢接下献帝朝廷这个烂摊子,最终得以挟天子以令不臣。若是早两年,曹军自个还要往粮食里掺人肉充饥那会,就算献帝真的是块香饽饽,那也烫得曹操也不敢接啊!

可以,曹操的屯田之功,源于枣祗,成于国渊。

马悍并不知道国渊的光辉历史,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基本了解国渊出身寒门,家有薄田,世代务农,其人清白,个性刚直。用此人做屯田校尉,全面负责农垦计划,最合适不过。

马悍计划将辽宁郡及辽北大片土地划分为军功赏田与集体农庄两个部分。先军功赐田,这一直是大汉,也是白狼军军功制度的重要内容。

这时代的军功赏赐,有赏宅第赏奴婢赏金帛肉食晋爵升职,还有就是赏田了。马悍初临三国时,就曾因无意中击杀了袁军大将麴义,而得到公孙瓒赏赐的上田五十亩。而在他所得的那一堆赏赐里,据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个。

马悍掌管辽西时,别看辽西荒芜,牧马的比耕地的多,但每一块田地,都是有主的——好歹大汉朝也经营辽西郡数百年了,甭管好田赖地,全都瓜分完了,所以马悍手里其实没有多少田地能用于军功赏赐。好在前两年也没打什么大仗,而他在钱粮这方面也很充足,些许功劳,以钱物赏赐足矣。

待马悍主政辽东之后,无论是白狼营之战,还是逆取辽东,都涌现了大量有功人员,这时不赏赐田地不过去了。幸好这当儿又有公孙度遗留大笔田产,够马悍应付这一波军功潮。可是往后怎么办?他手里的千倾良田又能赏赐几次?马悍迫切需要新的土地来源,而这也是他攻伐高句丽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好了,高句丽方圆二千里山川,沃沮千里沃野,肃慎无边黑土,这些都是他的,没人能与他争。

马悍的计划是拿出一半土地做为军功赏田,另一半。则做为集体农庄,即屯垦,他向邴国二人出示了一份初步方案。

组织大量流民夫余邑娄肃慎土民,以及高句丽奴隶,筑屯建庄;各屯所有生产资料如大型农具役畜畜群经营用建筑物等等由郡府提供;屯丁进行集体劳动,屯庄的收入在扣除补偿各项消耗提取公有支出以后,按屯丁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给个人消费。产出粮食,郡府统一收购,并固定收购任务,对于超计划交售给予五成的加价奖励;同时,各屯联甲互保组成护屯武装,郡府发给武器及组织训练等等。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