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主峰南面虽然没有我军部队布署,但也毫无掩体可言。越军根本就没想到他们会在这种情况丢掉主峰,所以南面靠近主峰这一段几乎就没有工事,这也就意味着越军步兵在对主峰起冲锋时无险可依。
但如果在这段无险可依的路上砸出一个个弹坑那就不一样了,那些弹坑就可以为越军冲锋的部队提供掩护。
我猜的果然没错,这通炮火持续了十几分钟,炮火还没完全停下来就听到位于棱线位置的观察员朝我们大喊:“鬼子上来了!”
我带着警卫员沿着已经残破不堪的战壕跑到南面一看,果然就有一大片越军端着ak47朝主峰摸上来,人数大慨有一个加强连,正如我刚才所猜想的那样,他们正是依靠着弹坑为掩护朝主峰逐层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甚至还有些越军用工兵锹对弹坑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使其成为更适合藏身的掩体。
这一点倒是相当明智的。改造之后其余的越军也可以用嘛,而且因为这段斜面坡度较陡,我军很难对这些简易工事造成破坏,也就是这些改造后的工事利用率相当高。
“这边也有鬼子!”接着北面的观察员也向我们报告了敌情。
当然,北面的越军人数并不多。我相信北面的这支越军是负责包围一营的那支军队,他们是着了我们“声东击西”之计部署在北面,在现中计之后才一路尾随着一营的战士追上了主峰。
只不过他们这一路走得似乎并不顺畅,从他们那焦头烂额和到处都是扎着绷带的伤员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在我军炮兵及直升机的打击伤亡可不小。
对于北面的这些越军我基本没怎么把他们放在心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强弩之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面相对于我军来说是正斜面,我军炮火随时都可以对那方面的越军实施炮火覆盖。
事实上,越军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北面的阵形布得很分散,分散可以减少被炮火覆盖后的伤亡,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主峰单位面积上的冲击力不足。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