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征伐,锡伯族部落的损失还是有些惨重的,阵亡的军士超过万人了,包括被豪格歼灭的四千留守的军士,不过这样的损失,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比较,不算什么了,而且经过了几次大战的磨砺。锡伯族部落的军士更加的强悍了。
尽管说遭受了损失,但回到河套草原的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在苏天成的主持之下,开始扩大规模了,两个部落都分为了左翼和右翼,如同科尔沁部落一般,设立左翼前中后旗,右翼前中后旗。每一旗的驻地都是不想同的。
因为锡伯族部落搬迁了,达斡尔族部落占据了整个的河套草原,地方足够了。
能够设立左右翼,这是一个质的转变,表示曾经默默无闻的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一跃成为了草原的大部落了,有资格称霸整个的草原了。
草原的局面开始悄悄的发生变化了。
原来搬迁的准格尔部落,开始回迁了,江宁营将士还在草原上面,难道说准格尔部落想着被歼灭吗,这里面的意思,其余的部落当然是清楚的,那就是准格尔部落准备臣服大明朝廷了。
这种情况很快变成了现实,准格尔部落表示愿意臣服大明王朝,愿意服从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的管理,愿意为大明朝廷固守边关。
以前曾经有不少小的部落,归顺了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这些部落,在草原上没有多少的名气,有些部落归附,是为了能够得到好处,譬如说能够在互市上进行交易,有些部落的归附,是为了不遭受到打击,或者说有一块地方生存,说起来,真心归附的部落,并不是很多,但这一次的大战之后,情况彻底改变了,原来就归附的部落,这次是彻底的臣服了,锡伯族部落开始搬迁的时候,归附的部落跟随搬迁。
这种影响,很快开始在草原上传播开来。
要是以前出现这样的情况,科尔沁部落早就站出来了,科尔沁部落的背后是大清国,草原部落是不敢得罪大清国的,害怕遭遇到围剿,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大清国的皇太极派出了礼亲王代善、豫亲王豪格率领大军,专门来对付江宁营,遗憾的是在一次规模宏大的战斗之中,大清国落败了,而且令科尔沁部落损失惨重。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