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接到了皇太极的信函之后,不敢耽误,连忙写出了奏折,连带着皇太极的信函。一并送到了京城。
卢象升以密折专奏的形式,将奏折送到了京城。接到奏折之后,朱由检异常的欣喜,连忙召集杨嗣昌与朱审烜,商议这件事情。
杨嗣昌和朱审烜看了皇太极的信函之后,大为吃惊,不知道皇太极为什么会俯首称臣。按说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苏天成和卢象升都是厉兵秣马,准备与后金鞑子展开大战了,这个时候。皇太极写信来了,要求俯首称臣。
朱由检开口之后,杨嗣昌看了看朱审烜,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皇太极这封信函,目的是什么,还有些说不准,我江宁营和榆林营、边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要攻打后金鞑子了,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太极想着俯首称臣,难道是想着能够集聚力量,或者是惧怕江宁营的进攻,臣觉得要慎重对待。”
杨嗣昌说的有些委婉,但意思是明确的,那就是暂时不要理睬皇太极的求和,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的,但皇上基本否定了握手言和的意思,但这次的情况不同了,上次皇太极所谓的握手言和,那是两个国家质检的态度,可这一次的握手言和,主要还是俯首称臣,认可大明朝廷的领导。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没有开口,看着朱审烜。
朱审烜的想法,与杨嗣昌有些不同,其实在很多的事情上面,朱审烜的想法,与朱由检到真的有些合拍,皇太极写来了这样的信函,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机会都不能够放弃的,对后金鞑子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粮食,朝廷承受的负担是很重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廷每年军费的开支,都是在千万两白银以上,因为要征伐,几乎没有多少的银子来做其他的事情,就算是江宁营取得那么多的胜利,但白银的消耗是无法减少的。
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能够让后金鞑子降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样朝廷就能够有精力来解决民生的事宜了。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说的是有些道理的,不过皇太极既然写来了信函,愿意臣服我大明朝廷,此等的机会是不能够放弃的,若是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的情况,臣进入内阁的时间不长,可臣深切的感受到了,每年朝廷因为战争的开支,太过于庞大了,以至于没有银子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