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孙承宗因为年纪大了,做事情还是有些不足的,比如说在开创方面。就显得有些缺陷,按说应该对流寇发动几次大规模的攻击的,但一直都没有,这是因为孙承宗一直都认为,手头的兵力,不足以彻底的剿灭流寇。
其实征战最为重要的方面,还不是兵力的多少,重点在于军心和战斗力。
流寇的士气遭遇到重创。特别是在张献忠带领的五万流寇,全军覆没,张献忠人被生擒,而后被朝廷斩首之后,流寇中间的有些人,开始动摇了,认为今后没有什么前途了。想着能够投降朝廷,最不济也不至于掉脑袋。
至于说江宁营的威名,早就在流寇中间流传开来,谁都惧怕江宁营。流寇中间的某些有识之士,认为江宁营进入陕西是迟早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是厄运来临的时候。
流寇抱着这样的心思,士气低迷,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可惜孙承宗没有能够做出来决定。
毕竟流寇号称三十万人,孙承宗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超过五万人,倒不是说只有这些军士,关键是军士多了,孙承宗养不活,朝廷拨付的饷银有限,最多能够维持到四万到五万的军士,用不足五万的军士,去对付号称三十万的流寇,这不是孙承宗做事情的风格。
苏天成也有着另外的一种想法。
几年时间过去了,江宁营建立了巨大的功勋,想要低调都不大可能了,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引发朝廷里面某些大人的猜忌,很有可能在皇上的面前说一些什么话,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情况,此等情况之下,谁知道朱由检会怎么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如此的情况下,孙承宗采用守势,迟迟不对流寇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实际上是留给江宁营和自己机会,如果能够剿灭流寇了,建立了这样的功勋,不管是谁,都不能够轻易否定自己了,哪怕是首辅温体仁,也没有那样的能力了。
孙承宗有着非同一般的资历,朝廷里面的大臣,就是想着攻击,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看看能不能起到作用,再说了,孙承宗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谁都知道,孙承宗不可能长时间占据高位,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平和低调,看透了一切,很少有激动的事情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