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早就注意到了苏天成,剿灭三百流寇,乡试解元郎,写出来《木兰花令》和《蝶恋花》这样的诗词,如此的才俊,谁都会给予关注的。
因为剿灭三百流寇,皇上还特意颁旨,嘉奖苏天成,这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
他早就查询了苏天成的情况,商贾之家,还是庶出子弟,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怎么会有着如此惊艳的才学呢。
平阳府前知府翁同章,因为剿灭流寇有功,出任都察院右签都御史,他是苏天成的恩师,肯定是知道情况的。
联想到早朝结束之后,皇上专门召见了翁同章,周延儒隐隐明白了。
会试在即,作为内阁首辅,会试主考官,代表朝廷主持会试,他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一千多举人,都要参加会试,但录取名额,不到四百人,虽说这个比例,比起来乡试,要大很多,可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有着不少学问的读书人,整体的素质是高很多的,这也令录取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在大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拼的就是背后的力量了。
会试简单很多,分为九天时间,三天考一场,会试结束以后,一个月之后,就是殿试,会试录取的三百多贡生,经过了复试之后,参加殿试,皇上钦点为一甲、二甲和三甲,接下来就是吏部授予官职了。
至于说会试落选的举人,可以到国子监去读书,也可以等候礼部的授官,但都是一些八品九品的小官,大部分到县里去任职,极少部分能够留在京城。
官员队伍中,注重的是进士,贡生也是不错的,举人的地位,相对低一些了,所以说,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憋足了一股劲,一定想着高中的。
回家之后,周延儒暂时不想见客,若是门前总是有那么多的车辆,被那些六科都给事中看见了,不知道又要说出来一些什么样的怪话了,这些给事中也是奇怪了,逮着谁就要咬谁,仗着每年和内阁大臣聚会一次,以为很了不起了,他们也不看看,哪一个六科给事中能够升迁的,能够进入内阁的,满朝大臣恨死他们了,不过是七品官,也不知道收敛一下。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