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城是自己的大本营,也算是后勤基地,可按照大明朝的规定,自己就是殿试高中了,也不可能回到平阳府城去,这回避制度,朝廷是坚决执行的。
这一刻,苏天成隐隐约约下定了决心,就是殿试高中了,也不能够留在京城,必须要到地方上去,这样才有可能和诸多的弟兄在一起,才有可能慢慢的集聚力量,慢慢的朝前发展,慢慢的改变历史。
孙元坤熟悉朝廷的规矩,他说出来了办法,弟兄们都在峨眉山等候消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出山,悉数听候苏天成的安排,言下之意,是等候苏天成的科举考试完全结束,看看事态如何发展。
苏天成答应了,叫王大治马上回到府里去,取五百两黄金,这些黄金交给孙元坤,让大山里面的弟兄和他们的家眷,改善一下生活。
至于说熊子健,暂时回到平阳府去,在府邸等候消息。
心情大好的苏天成,终于喝醉了,这一次醉的很是厉害。
乡试结束,紧张的阅卷开始了。
徐尔一和傅友亮成了最为忙碌的人了,所有的考卷,四名同考官首先看一遍,将中间优秀的答卷交给他们,他们最后做出来决定。
徐尔一是工部主事,正六品的品秩,高于傅友亮,所以说,录取的最后决定权,还是在徐尔一的手里,当然了,傅友亮的意见,也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说有三场的考试,每个考生也有三份卷子,但乡试的阅卷,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只注重首场试卷,这也是因为考生太多,试卷太多,不可能有那么多的jing力的,毕竟只有六名主考官和同考官,毕竟只有十天的时间。
再说了,首场所做的试卷,也是四书里面的内容。只要是首场考试的试卷被阅中了,也不需要过于关注后面的试卷。
这样下来,考官的任务就轻很多了。
尽管这样,几个主考官和同考官,还是忙的昏天黑地,他们没有时间出去吃饭,饭菜都是专人送进来的,边吃边看试卷,就是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每天卯时开始阅卷,子时才休息,严格说,他们比乡试的生员还要辛苦。
人不是铁打的,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好的试卷被错过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主考官可以照顾到一些关系,在已经被淘汰的试卷中间,找到相应的考号,直接录取这个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