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才有收益。但是,根本不存在没收益的情况,仅仅是收益不属于我。那也是有收益啊,钱在懂钱的人的手上,才会有大用。
万物皆有消亡的时刻。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其消亡之前做些什么。不过不用担心,这个阶段是一个很短暂的阶段。无也好有也好,最终发现,留存的,是经验而已。生命,只是这场旅途的消耗品。换取的,是一次尝试的经验。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自发的巨大的实验室,我们,不过是一颗颗粒子罢了。
原来,我想到的,亚当斯密先生早就想到了。只是因为我没看过《国富论》,所以觉得自己还挺聪明。无知的人总是觉得自己聪明。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就是,每当我做思考的时候,答案就摆在我的面前了,那我怎么办呢?其实也是有办法的,可由答案推出部分可行条件来达到思考的目的。但如果,总是依照着答案来,那么答案永远也没有被更新被加强的一天,我的一切活动,仅仅是照搬照抄,对答案的进步没有丝毫贡献。我死了,就是死了,对于答案来说,并没有任何损失。
所以也许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思考以前未被解决的未被思考过的问题,以增加人类的思考总量。而不是不断复制复制,制造重复。重复迟早是要被整顿而清除的。
如此,人生的意义似乎找到了。
查阅字典,那么极限情况下也不过是立刻获取前人的全部经验教训。边界是,前人所遇到的全部困难,而边界的外部,才是你人生的意义所在。
写好诗,不意味着不说人话啊。把人话说的好一点,自然就是诗了,不用搞那么抽象啊!
新的也许会意味着破坏,意味着搅局,意味着捣乱,这些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惯性产生的体感上的阻力。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凡事皆有利弊。
“任其自由竞争”,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关键字,有人看到了自由,觉得开心;有人看到了竞争,变得愁苦。无自由的人渴望自由,无能的人害怕竞争。如果词汇全凭个人的喜恶,那也没有必要区分词汇的褒贬了。
人类的思维由享乐转为积累。之前的美梦,全凭人的生死而或兴或衰,而之后,将人的劳动转为货物存储下来,某些东西就开始积累了。
C++只是工具,它规范了怎样写出你的想法。而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你要写什么,《国富论》很难啃,但真的值得一看。
它或许会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丰满,随之而来的是思想的深邃与行动的沉稳。
不干活的人多了,干活的人就少了。能量守恒,但产出却不守恒。
如果一件事的胜率在50%以下,那么常玩又会玩的人总体上是输的,总体上是赢的人,要么出老千,要么就是纯不会玩靠运气。后者太少,前者太多。
那我呢?我一直从事的是非生产性劳动吗?我是演员,我是小丑,为老板提供娱乐,或者打扫卫生。如此。其实这样一想,我们的生活已经特别富足了,但丝毫感觉不到快乐。富足不等于快乐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