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呼啸,战旗猎猎。金州港口,百余艘战船排开阵势,桅杆如林。
年已六十岁的老将军,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身披铁甲,立于旗舰船头,目光如炬地望着北方海岸线。
身旁,围拢着他的一堆将领都是他的义子参将等人。
这一次,他不惜抄远路,从皮岛、长山岛、广鹿岛、石城岛、鹿岛、双山、宽甸、汤站、险山、叆阳、金州、双岛、长生岛、旅顺各处,征召凑出一万五千多部队,奉命向西绕过再度沦陷敌方的复州和永宁,转而北上登岸,攻打已经沦陷建奴手上的海州,以便配合锦州及大凌河一带的明军向建奴发起进攻,从新让屈居在辽西走廊的明军东进渡过辽河,把之前在萨尔浒大战中失去的辽东大片土地尽量抢回来。
令人热血沸腾的恢复辽土大计。
但很冒险,因为后路已断,陆路上不会有支援,一切补给及后路皆在海上。
假如一旦被建奴所围,随时全军覆没!
但他欣然领命去执行计划了。
他本是南方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娶妻沈氏。
毛文龙九岁时,毛伟病故,其母时年二十六岁,携子依弟沉光祚居住。沉光祚是杭州名宦,万历乙末科进士,历仕开封府推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府尹等职,后毛文龙从军,曾得这位母舅提携、推荐。
毛文龙幼时,受母家之影响,亦曾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幼从学,习经生业」,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而喜读兵法书「耻学举子业,好孙吴兵法」,故在重文轻武的明末,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春,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22],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沉光祚,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升叆阳守备。
毛文龙在守备任上待了十几年,因「不肯妄杀一人,妄报一功」,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甚至动了南归养母的念头。
天启元年(1621年)春,后金大举入侵,明军虽经浑河血战,终不能抵挡而战败,沈阳、辽阳先后沦陷,后金军占领了辽东大部,明军退守到以重镇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地区。兵烽所及,毛文龙在鞍山的亲属一百多人被后金军杀害。这时,辽东巡抚王化贞招募勇士,前往后金后方活动,毛文龙集国雠家恨一身,慨然应募,被实授练兵游击。
七月初,毛文龙率197名死士出发,深入敌后,先收复了长山岛、广鹿岛、石城岛、鹿岛等二千余里沿海岛屿,擒绑后金守岛军官胡可宾、任光先、何国用等人。七月十四日抵镇江(今辽宁省丹东市)城下,探知城中后金军主力已出城抄杀百姓,遂暗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率一百余人夜袭之,擒后金外戚佟养真及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等,随派陈忠等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史称「镇江大捷」。此战后,宽奠、汤站、险山、叆阳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牛酒迎劳者,不下数十万余。」,全辽震动,后金大恐。
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天启三年二月,加都督同知衔,赐尚方剑。天启四年(1624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遣使东江议和,毛文龙将来人绑送京师,朝廷又升毛文龙为左都督。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一面招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辽东百姓,前后接济安置数十万人。一面遣将游击掠夺,一边与外族通商,并要求朝鲜提供物资,逐渐成为后金大患。
除了鸭绿江附近的镇江、皮岛等地,毛文龙收复了辽南不少土地,他收复了金州和旅顺。
后又收复复州和永宁。
但清兵反攻,辽南复陷。毛文龙得报后,发觉后金军补给线过长,即派游击林茂春、王承鸾等邀截后方,攻其软肋,迫使后金军立足不稳而撤军。又命都司石城玉往金州、旅顺等城收拢残部,进驻恢复复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