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码从眼下来看,湄港的的投资与收益比都是控制的刚刚好。
此时的湄港就像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工厂。
工厂内的很多原材料的半成品都是从别人那里购买的,虽然利润会低一些,但是投资较小,风险也小,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比较稳妥。
而从叶文静的角度来看,这家工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想要卖产品,而是起到敲山震虎,隔山打牛的效果。
至于打谁,或许只有叶家知道。
江洋猜测这跟叶家在美联储内的一些动作有关,但自始至终叶文静从没提过,江洋也没有过问。
此时江洋突然提出的这个想法,则跟叶文静的初衷背道而驰。
如果还是把湄港比作那个工厂,那么现在江洋的想法是,不仅要让这家工厂真正的去卖产品,而且还要连原材料都一起生产。
并向叶文静提出,这些原材料和半成品以后不仅自己要用,还要出售给别人。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资成本何止横跨了一个维度。
本就是一个功能性的工厂,现在活生生的被江洋变成了。
新命名为的新特区,此时也不过刚刚发展了半年之久。
叶文静岂能不知,江洋说的从电,电到电,仅仅是他给她传递的一个信号而已。
她把这里当成了工具。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