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岳渊问道。
播报员知道岳渊问的是什么,于是一边飞舞双手对将数据进行同步,一边回答道:“分为两个阶段,前五个小时为第一阶段,后六个小时为第二阶段,在发现我们之后一段时间后,我们观测到他们的推进器喷口明显亮了一些,应该是进行了极限减速。”
“两个阶段综合考虑,对方平均加速度值为100个G,极限加上速度应该高一些,但不会超过110个G。经过十一个小时的减速,目前又靠近了6个天文单位,目前与武当山舰距离大约24个天文单位。”
“好!”岳渊从椅子上起身,并启动磁力靴将自己牢牢贴在地板上,然后悠悠道:“发现我们一个小时后才进入极限减速,应该是在灌注加速缓冲液了,就算他们的极限加速度是110个G,也比不上我们。”
“那么你们说,他们有没有可能在加速缓冲液之中对我们发送的信息进行破译工作?”岳渊的声音不算大,但却能让每个在舰桥内的科学家都听得到。
这个加速度极限并不是引擎技术差距,而是文明个体承受差距。
“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别的不说,只要能看到仪器设备上的信号,我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工作。”说这话的是密码学家塔利娅辛斯卡娅。
紧接着,以视频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的语言学家陆筱芬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这么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是无纸化办公,只要仪器正常,破译工作是可以进行的,我们能做,没有理由同为一级文明的对方不能做。”
“如此说来,对方的超级计算机不咋地嘛。”听到两人如此说,岳渊也认为有道理,于是下了这么个误判的结论。
“总长,也许,他们在阶段信息的时候已经开始破译了,但发现一个小时内没法破译,所以才进行极限减速.”郁南风表示了不同看法,因为他觉得灌注加速缓冲液不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久。
岳渊点了点头,表示意见保留,然后顺便问了一句:“唔现在通讯延时是多少?”
广告位置下